01第一步,痛点或兴奋点铺垫,引出需求点。
很多人在写软文的时候,会觉得开头很难,不好下笔。是因为:
如果开头不好,读者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,下面就白写了;
如果开头跑题,后面就很难踩到点上,会变成自嗨;
如果开头不自然,后面会不好写,也很难引导到产品上。
采用痛点或兴奋点铺垫的方式来开头,可以很自然地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,后面也很容易引导到产品上。
因为痛点,是最困扰读者的地方,也是读者最有感触的地方。我们在写文案时,常常会强调要抓住读者的痛点,要能踩到读者的痛点,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。这里也一样,通过对痛点的描述,能够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,身有感触,自然会更有兴趣往下看。
而兴奋点,是读者所期望的,所渴望达到的目标。人对目标、梦想是怀有憧憬的,刺激读者的兴奋点,可以让他心潮澎湃。这样的开头,也会让他更有看下去的欲望。
第一部分的论述,是要告诉读者:对于这个产品,他是有这样的潜在需求的。
在阿何的《将自己培养成天才,你只需要60天》里,开头他就采用了兴奋点+痛点铺垫的形式。
原文是这样描述的:
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活在这个世界自然都会有很多梦想。比如说,
想要去远方看看更大的世界;
想要感受人生多姿多彩,丰富多样的体验;
想要给自己的家人更好的生活。
这是一门关于提高“学习力”的课程,而对于一个渴望学习的人来说,学习就为了拥抱更美好的生活:去实现梦想、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、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、去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他还采用了图片+文字的形式,情绪的冲击力更强,直接激起读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人蠢蠢欲动。
试问自己,这么美好的生活,难道你不会想要吗?
肯定想要,是吧。
所以,读者也会因为这份向往,想进一步去看文章里面究竟写了什么内容。
接着,文章开始转向对读者痛点的描述:
然而,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将我们从美好的想象中拉回来…
向往的那种生活,但实际上你却拥有不了,这不是一般的痛。通过痛点的描述,读者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。甚至会质问自己:为什么我达不到的?
兴奋点与痛点的的双重作用,引出了读者的潜在需求,也是在告诉他:你之所以达不到,是因为你学习能力不够,你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。
引出需求后,就需要把读者的需求引导到产品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