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想象吗,明年这时候机器人就会占到我们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,从面向消费者的聊天机器人到旅馆的机器人前台,我们的社会将发生各个层面的变革。
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于营销行业意味着什么呢?当越来越多的职位开始被机器人取代,营销人又应该如何更新专业性、保存竞争力呢?
技术变革节点:AI袭来
如今,在网上与人工智能互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从苹果的Siri到机器人写的新闻快讯,再到机器人客服,人工智能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。然而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,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在现实世界中与机器人产生关联。经济学家Carlota Perez称之为“技术的变革节点”。
早在2015年夏,日本长崎就出现了一家机器人旅馆Henn-na hotel,旅馆使用机器人作为前台接待,其中一个还被做成了恐龙的形象。这家长崎旅馆的目标是用机器人取代90%的员工,而检查外国游客的护照等工作还是需要人工完成。
很多观察者,包括科技作家Clint Boulton十分看好人力与机器相互补充的发展态势。机器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带动销售线索,而员工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顾客关系。
机器人兴起,下一个被取代的工作是什么?
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,2014年全球制造业的机器人平均密度(每千个工作岗位的机器人数量)为66,年投资增长率超过40%。其中21个国家的机器人密度超过平均值,排名前三的是韩国、日本和德国,它们的密度是平均值的8倍还多。
机器人崛起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淘汰了大量工作岗位。Forrester调研公司发布于2016年9月的一份报告预测,到2021年美国6%的工作岗位将因为机器人的应用而消失。无人驾驶技术将威胁出租车和卡车司机的岗位,新加坡的必胜客已经使用了一款来自日本的机器人Pepper,亚马逊的数字助理Alexa可以帮助小孩做家庭作业了……
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太多人出其不意,谁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工作将被一款新机器人取代。在这样的时代里,营销人也有危险吗?
营销人该如何排兵布阵?
21世纪的营销人其实对人工智能一点也不陌生。机器人已经参与了客户管理系统的执行,顾客终生价值和净推荐值等考核指标的运行也依赖于人工智能。营销人的专业技能组合早已发生改变,囊括了搜索引擎优化和数据分析等与AI密切相关的技术。
2016年8月,21世纪福克斯公司发布了恐怖片Morgan,电影宣传片由IBM 的AI超级计算机Watson创作,Watson首先通过100部恐怖电影宣传片学习了常用套路,然后加工Morgan这部90分钟的影片制作了一个初版宣传片,过去这样一个工序需要10至30天的制作时间,而Watson在仅仅24小时之内就完成了。
展望趋势,营销的数字化转型大潮给营销人的专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?机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顾客导向的软性技能是不可或缺的。具体而言,数据和机器方面有自动化营销、社交媒体和数据分析,内容和顾客方面有内容创作、目标客户营销、思想领导力和故事叙述能力。
营销是一门需要平衡艺术与科学的学问。当营销的科学层面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代劳,营销人得以更多地聚焦和深耕营销的艺术层面。
对于营销人而言,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挑战,也是机会。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必须不断更新其专业性,平衡掌握多种技能,数字、科学的知识,与直觉、情感的敏锐,二者不可偏颇。只有这样,营销人才能在快速迭代的营销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。